无空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最后的部落

154已有 1370 次阅读  2010-10-12 23:15   标签部落  少数民族  文化  旅游 
        五天,十三个人,仿佛真的由月光宝盒穿越而过。把都市喧嚣,车水马龙转瞬丢在另一处时光里。背着行囊,伴着欢声笑语,随着迎风招展的旗帜,穿行于苗乡侗寨,一路领略着湖光山色,也见证着苗侗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
 

迁徙

        广西贵州交界处的这片苗侗山区,无论是苗、侗、瑶、壮族,都有一个共性,离不开三样宝:梯田、吊脚楼、糯米。
        层层梯田缠绕着绵绵不绝的青山,由吊脚楼组成的寨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腰与梯田之间,缕缕炊烟从村寨中袅袅升起,与山间的云雾琴瑟相和,隐隐散发出糯米饭的清香。
        壮丽的梯田,远望过去,有如一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镶嵌在群山之中,述说着先辈们不屈的精神和勤劳巧手,也诱惑着我不停地按下相机的快门。
        千百年前,这片土地的先辈们,或是因为战乱、或是因为天灾、或者是因为仇杀,被迫背井离乡、远走他乡。他们拖家带口、翻山涉水、历尽险阻,迈着沉重的脚步,闯到这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没有食物,他们开梯田引泉水,没有只瓦片砖,他们砍杉树建木屋,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在崇山峻岭之中矗立起一道别致的风景。并且一代一代坚强地繁衍生息下去。
 
信仰与风俗

        与很多信奉神灵的传统部落不同的是,无论苗族还是侗族,都只信奉自然,在祖祖辈辈不断的迁徙中,他们明白神灵并不能佑护自己的子民,唯有大自然赐予他们生存的大山、树木、土壤、泉水和食物。
        多年来与世隔绝、刀耕火种、艰苦、简朴、宁静的生活,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包括语言、服饰、饮食、建筑、歌舞、祭祀等等。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苗侗瑶壮,多个民族长期交错混居在这块土地上,拥有各自的语言、服饰,保持相当独立的文化习俗,竟然没有融合或者同化成一个民族!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坚守祖先留下的传统?甚至同一民族相邻的村落之间也会出现差异很大的习俗。
        村落之间,难道就没有土地、水源的部落战争?是因为山路难行所以交流困难?是因为以宗族发展起来的原始部落生活使然?还是因为祖乡的失落和异乡的戒备造成的保守?

文化入侵

        现在,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可耕种面积的减少,余下的山坡除了种植杉树建房外,村民们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活仍然比较窘迫,为了寻找出路,年轻人只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妇女、孩子在家守望。
        与此同时,随着外部(汉)文化以交流、旅游、教育、影视、书籍等各种方式和途径强势侵入,城市多彩生活的无限诱惑,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逐渐溶蚀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外壳,人们期望住进砖瓦结构的房屋和钢筋水泥的楼房、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过上都市灯红酒绿的生活。尤其新一代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和升入高等学府的学子,他们接受的是汉语教育、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方式,已经不知不觉完全融入到另一种文化模式之中。
        很自然地,外部社会和现代生活一些糟粕也不可避免地乘虚而入,尤其是旅游业发达的寨子。在岜沙苗寨,我看到两个女性游客,要求购买村民晒在房前的红辣椒,她们开价10元,村妇要价20元,她们再加价2元,就这样与村民讨价还价,最后结果我没有看到。虽然,自愿交易相互试探实属正常,然而,在这里,总是觉得不太协调。
        当孩子脸上的笑容不再纯真,当金钱渐渐腐蚀良心,当文化被做成门票打包出售,当古老的民族艺术成为敛财工具,而做为游客的我们,只是跟风地围观,体验围观带给我们的新奇和兴奋。
 

未来

        方芳女士创立的中国色彩协会,之前在融水大年主要致力于资助苗侗失学儿童(尤其是女童),在当地基本实现女童全部就学的目标后,转为瞄向苗侗文化的保护,资助村寨小学吊脚楼式教学楼、鼓楼、风雨桥和因火灾失去房屋的村民重建吊脚楼。他们抱着善良的目的,除了帮助贫困人群外,也是为着保护和挽救人类社会五彩缤纷的历史遗产。这种无私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可是,在少数民族汉化的历史大趋势下,民间社团的努力无异于杯水车薪。当年美国为了保护印第安文化,曾经设立了众多的印第安保留区,最终尚且难以阻挡印第安文化的逐渐异化。
        就象色彩纷呈的大自然才是最美的一样,我们同样也希望人类社会能够持久绽放出的缤纷的文化光彩。但是,人类社会的前行洪流如此滔滔难以阻挡,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如何协调保护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也许若干年后,就象那些日渐湮灭的古老物种一样,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只能从历史书籍和影音记录里了解曾经的少数民族村落与文化。
        保护,也许还有些其它的原因,比如人类的人文审美本能和精神欲望,比如学者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需要,比如沐浴在主流文明中的人们猎奇和充实假期的需要。可是,对于处于贫困阶层的少数民族地区百姓来说,他们有追求更好的物资生活的权利,他们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而不只是作为被保护被研究和被围观的对象。
 
        一个西方游客来到北京,他会饶有兴趣地去参观故宫,会马不停蹄地徒步长城,却决不会是为了来欣赏北京钢筋水泥的高楼和三环路上堵车的长龙。如果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传统文化的没落为代价,围观者一定要以被围观者的落差作为观赏的姿势,那些还幸存在大山深处的部落也终会成为最后的传说。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 hank 2010-10-13 01:27
    "如果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传统文化的没落为代价,围观者一定要以被围观者的落差作为观赏的姿势,那些还幸存在大山深处的部落也终会成为最后的传说。“
    所以我为”第57个部族“的土著感到骄傲,时代的更迭;生命的短暂或许我们无法逆转,但是我们不甘淫浸于现代商业文明中沉沦、我们追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回归。
  • 无空 2010-10-13 08:10
    hank: "如果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传统文化的没落为代价,围观者一定要以被围观者的落差作为观赏的姿势,那些还幸存在大山深处的部落也终会成为最后的传说。“
    所以我为
  • 麦子 2010-10-13 09:02
    我久久地说不出话来。。。
    深,很深。
    无空果然是深不见底
    这一路,在我的脑海里那些影影绰绰的思考,你生动的诠释了。
    这篇文,把我们这次探访苗乡侗寨之旅的意义瞬间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果然是文化人,大伙儿没看错你
  • 陈国林 2010-10-13 09:16
    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和无空进行同样的思考,或许是对这篇文章最好的赞赏!
  • 无空 2010-10-13 09:23
    麦子: 我久久地说不出话来。。。
    深,很深。
    无空果然是深不见底
    这一路,在我的脑海里那些影影绰绰的思考,你生动的诠释了。
    这篇文,把我们这次探访苗乡侗寨之旅的意义瞬间提
    拔太高了
  • lily 2010-10-13 16:25
    越来越发现咱们贵族是个藏龙卧虎之风水宝地呀,一个个的深不见底呀!
    无空,你太深了!比你的酒窝还深
  • 麦子 2010-10-14 09:42
    lily: 越来越发现咱们贵族是个藏龙卧虎之风水宝地呀,一个个的深不见底呀!
    无空,你太深了!比你的酒窝还深
  • 希尔芙 2010-11-22 16:17
    “文化入侵”看的很透,也写的很真。
    但是少数民族文化湮灭可能是必须的,包括我们的汉文化也在不断的脱胎换骨,要想某种文化长存于世,得看文化自身的生命力是否强盛,而并非通过我们的主观意愿去改变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