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池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我的音响初烧的历程

19已有 1011 次阅读  2010-03-28 11:45   标签音响  历程 

我对音响的爱好数十年孜孜不倦,我的“发烧”理念是用最少的钱自己动手办最大的事从中寻求欢乐。70年代末盒式录音机在神州大地崭露头角当时三洋日本产的单卡单声道收录机开始流行,记得有邻居买回放的声音大大的很清晰,实在好听得像孔夫子所述“三天不知肉味”但是价格不菲大约是我4个月的工资400多元人民币,刚成家的我只能忍了又忍,为了追求低频效果开始自己动手打造音箱,骑车跑了几十里,花了30多元买了江西九江本地产的青竹206型电唱机和场效应输入前级的6W扩大器,木工活小学在南洋的华侨小学都有上每周一节课,我从小学起就会“班门弄斧”做音箱不算太难,国外的“劳作课”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小学时家里养了小白兔和鸽子,宽敞的“兔宅”和高高树起的“鸽舍”的打造都是我承包。所以回到祖国结婚时的不少家具完全自己动手(我喜欢中央电视台的“交换空间”节目,其实业主完全可以自己动手装修房子)我觉得基础教育应该这样才不算失败。

于是落地电唱机开始让我发烧。其实小时候我家兄姐很喜欢音乐和歌唱主要是西方古典音乐,民歌和乡村音乐,我从小听惯了大姐钢琴弹奏的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乐曲,小姐夫是小提琴手我都很喜欢,帮助我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但懒不愿学五线谱,否则也许今天的我是钢琴家了。在国外小时候我隔壁有钱家的邻居有一台电子管的落地PILIPS名牌收音机,每到晚上收音机发出震撼的低频声经常让人陶醉,收音机经常播放的印尼乐器和乐曲我至今还记忆新,低频的特点是越远越模糊但觉得会按摩心脏的舒服感,小时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下算是开窍了,现在是我九江的邻居欣赏我家的LP唱片机了。但比起盒式录音机它也有不足,唱片难保存,价格偏高容易损坏而且片源少还有令人揪心的“劈泼”声,206电唱机马达的隆隆声。在70-80年代我有数百张唱片还总觉得不够听。(的确和目前广州有千张万张级LP唱片的“烧友”比是“小巫见大巫”)当时我还是希望有自己的一台收录机。

70年代末盒式录音机在神州大地“风卷残云”满街都是三洋,日立和东芝的日本收录机,先富起来的在港姐姐不忘内地的姐弟,带回了两台SANYO M-K9930 单卡立体声收录机,当时真正让人兴奋了一大阵子,为了拓展该机功能我参考了“无线电”杂志和“电子报”的文章介绍,用一对4*6寸喇叭做了两个音箱,外接使立体声声场大为改善,但觉得低音不够于是换了一对6寸橡皮边喇叭,觉得有改善但听感力度不足,我邻居的也是三洋机是4500型号是比较经典的机型,比我的效果好多了,其实其功放块与我的都是LA-4112,但感觉差了一个档次,邻居洋洋自得说我的录音机“功力不够”,也许就是这个“功力不够”让我“发烧”了三十年,为此我找了有关资料了解到里面确实很多学问,邻居家的那台其线路较完善,前置放大部分线路优先于我的那台所以有更强的推动力,录音部分是交流偏磁交流抹音可以得到较高的录音电平取得较佳的录音效果,为此我南下广州,在电子市场买了均衡器和功放板,开始了发烧之路,回家立即动手组装,喇叭箱重新打造,先用8寸二分频,开始是阻容件后来发现声音“不通透”在我一次回印尼探亲时把我侄儿“发烧”退役的线圈三分频器不辞万里负重带会来,把8寸喇叭换掉,用了10寸橡皮边喇叭,于是美妙的乐曲就弥漫在我的寒舍之中,从此邻居不再认为我“功力不大”了。三十年来我用过100多个喇叭,反正是书上说的,朋友做的都是我实践的方向。

“发烧友”英文名词:fancy,指对某种事物具有执着爱好的一类人,最先出现于HI-FI音响领域。HI-FI是追求HI-FI目标的行为人也就是发烧友。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并没有一个界定的标准。因此,只要是爱好HI-FI的人,就都可泛指为发烧友。并不是说你要在某某方面要达到什么水平,才可以称为发烧友。我有一位在市统计局担任领导的一位副局长和我一样是属于自得其乐的烧友他和我无论是对谁,哪怕是初烧菜鸟,也都喜欢共同动手进行发烧讨论到电子市场去淘宝,不厌其烦。发烧友的意思就是共同爱好者,可理解为同志.期间我的发烧技术得到厦门雅铮先生的得力指导和大力支持, 记得为了改造我那台日本收录机,我将磁头换了尖咀耐磨型的为了提高录音效果决定大换血,自己动手制造收录机,于是又四处邮购买零件买了铁机芯,用了较好的TA-7668录放板,功放部分从LM324,TL084,NE5532。TDA2030A不断升级到傻瓜175,LM3766,7293发展。效果既然比日本的那台原装机强,高低频率都有了很大提升要转录磁带不求人方便极了,但是来求我的人是络绎不绝我一律无偿热情满足好友和同事要求。这时是数码技术开始流行,于是想拥有CD机的念头日愈强烈。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