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永

用户主页 » 文章列表 » 阅读文章

四十有惑

已有 675 次阅读  2010-02-06 15:41
       
      老朋友李建国兄,四川省首届书协会员,几十年来,对书法艺术心追手摹,孜孜以求,我有幸见证了他日进的书艺。前些日子,送我一幅扇面,上用行草,书四言绝句一首:

宿雨初收草木浓,
群鸦飞散下堂钟。
长廊无事僧归院,
尽日门前独看松。

     建国兄告诉我,这首诗他很早就背得,作者却记不太清,好像是谢无量。

     谢无量,四川乐至人,国民党元老,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黄埔军校教官,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一生著述颇丰,对佛学、老庄哲学多有论述,著有《佛学大纲》、《老子哲学》等专著。一生广交社会名流,其中与恩师袁淑萍先生的父亲禅宗大德袁焕仙老先生交情甚笃,袁老先生文集《维摩精舍丛书》除总书名为袁老先生所书,其余各集均为谢无量题写。所以,这种清凉自然,禅意十足的诗我宁愿相信这就是谢老先生中年以后的佳作。

    之所以说是中年,我以为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心思,注定抵不过欲说还休的中年情怀,也难以写出似浅还深的诗作。人到中年,面对人间的酸甜苦辣,想躲都躲不开!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不解之事,理应少些,人生规划,也应了然于胸,当然这是理想中的中年,一如先贤孔子给我们的人生规划:“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然我却生性愚钝,步入中年,身陷商海,却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当时是,后顾逝者如斯,前瞻莽苍苍哉!所以,四十二岁生日那天,写抒怀诗一首,尽诉自己的苦闷与彷徨。

吾爱陶父子,却坠商海中。
一去十余载,心智难安闲。
四十二年已,回首仍枉然。
般若若发焰,为我开天眼。
多少劫波难,复得返自然。

   一个人,能把世情参得通通透透,明明白白,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 这是人生的常态。释迦牟尼把我们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是看到众生堪忍的本质,离苦得乐方是幸福!而这种幸福从何而来?台湾著名哲学家方东美讲“学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似乎告诉了我们答案。

    抛开人性的贪、嗔、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从政就认认真真从政,经商就诚诚信信经商,穿衣吃饭,活在当下。只是,那时我还不懂。

   一夜的细雨将花草浇灌得娇艳欲滴,一群群暗鸦伴着下堂的钟声飞向天际。心无挂碍的高僧经过寂静的长廊,漫步回到僧房,对着门前的孤松,相看两不厌......。

   我又想起建国兄送我的那幅扇面。

   原来有了禅意的生活可以是这样的美妙!

   阿弥陀佛!

 


张子永    2009年6月5日成都

分享 举报